“院企共建”种出增收“黄金薯”
近期,位于竹根滩镇美丽村的潜江市宏军蔬菜合作社(以下简称宏军合作社)600亩红薯基地迎来丰收。紫红色的红薯藤蔓铺满田垄,专业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数十名农户忙着采收被收割机挖出来的“二段花叶”紫薯,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天要发10万斤到宜城和武汉,昨天发了8万斤,每斤收购价9毛。”宏军合作社负责人荣同军蹲在地头,指着满地个头饱满的紫薯说道,“咱这红薯可是‘错峰上市’,采收期可从7月底一直延续到10月底,分批采收,既能保证口感,又能稳住收益。”
从“轮作田”到“试验田”
一场转型的“薯”光
这片繁忙的薯田,去年还是传统的小麦—黄豆—水晶小萝卜轮作模式。2021年土地流转后,合作社试种水晶小萝卜尝到了甜头,但荣同军很快意识到:“常规蔬菜市场竞争太激烈,必须走差异化路子。”
去年,通过多方对接,合作社与湖北省农科院达成合作,共建“优质种薯示范试验基地”。“省农科院给我们提供了10余个特色红薯品种,包括‘人参蜜薯’‘榴莲蜜薯’‘红瑶丝滑’‘二段花叶’等,其中‘二段花叶’和‘徐紫八号’两个主推品种就种了250亩。”荣同军指着田边的品种标识牌介绍,每块试验田都挂着省农科院制作的监测牌,详细记录着生育期、抗病性等数据。
“湖北省农科院在这里建立了从育苗到仓储的全链条试验体系,像‘二段花叶’是经过3年筛选的早熟高产品种,3月播种,6月就能采收,4个月亩产5000斤以上,6个月足龄可达7000斤。而‘红瑶丝滑’这个品种糖度高达28%,我们试种了10来亩做实验,批发价可卖到2.5元/斤,是普通红薯批发价的2到3倍。”竹根滩镇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主任董华兵现场揭秘了这片“薯地”的秘密。
“院企共建”激活产业升级
“种得好”也能“卖得俏”
“院企共建最大的好处,是把实验室的成果直接搬到了田间。”荣同军感慨道。通过合作,合作社不仅解决了传统红薯品种退化问题,更让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徐紫八号”和“二段花叶”紫心红薯,通过改良栽培技术,亩产将突破4000公斤,亩均收益超3000元。
“10余个品种的红薯分批成熟,紫心的‘养生薯’、黄心的‘烤薯王’、口感丝滑的‘红瑶丝滑’……”荣同军介绍,通过订单式销售,目前已与武汉、宜城等地的商超、批发商建立稳定合作。
“明年我们将实验人参蜜薯的‘一种四收’计划。”提及未来的规划,荣同军止不住兴奋,“除了收获红薯果,我们还打算开发薯尖(嫩芽)、薯叶(蔬菜)、薯梗(中药材)。”他拿起一根晒干的薯藤介绍,“红薯梗焯水晒干后,每吨能卖3万元,未来这将是新的增收点。”
宏军合作社的转型,是竹根滩镇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该镇以“土地流转+品牌培育”双轮驱动,实施“小田并大田”,将碎片化耕地整合为5.35万亩连片种植基地,培育了27家流转土地超500亩的经营主体。目前,竹根滩镇已打造潜江大豆、半夏、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矩阵,并通过“服务创收+资源盘活+资产入股”模式,推动3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率先突破10万元,农业综合产值超10亿元。

从“轮作田”到“试验田”
一场转型的“薯”光
这片繁忙的薯田,去年还是传统的小麦—黄豆—水晶小萝卜轮作模式。2021年土地流转后,合作社试种水晶小萝卜尝到了甜头,但荣同军很快意识到:“常规蔬菜市场竞争太激烈,必须走差异化路子。”
去年,通过多方对接,合作社与湖北省农科院达成合作,共建“优质种薯示范试验基地”。“省农科院给我们提供了10余个特色红薯品种,包括‘人参蜜薯’‘榴莲蜜薯’‘红瑶丝滑’‘二段花叶’等,其中‘二段花叶’和‘徐紫八号’两个主推品种就种了250亩。”荣同军指着田边的品种标识牌介绍,每块试验田都挂着省农科院制作的监测牌,详细记录着生育期、抗病性等数据。
“湖北省农科院在这里建立了从育苗到仓储的全链条试验体系,像‘二段花叶’是经过3年筛选的早熟高产品种,3月播种,6月就能采收,4个月亩产5000斤以上,6个月足龄可达7000斤。而‘红瑶丝滑’这个品种糖度高达28%,我们试种了10来亩做实验,批发价可卖到2.5元/斤,是普通红薯批发价的2到3倍。”竹根滩镇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主任董华兵现场揭秘了这片“薯地”的秘密。
“院企共建”激活产业升级
“种得好”也能“卖得俏”
“院企共建最大的好处,是把实验室的成果直接搬到了田间。”荣同军感慨道。通过合作,合作社不仅解决了传统红薯品种退化问题,更让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徐紫八号”和“二段花叶”紫心红薯,通过改良栽培技术,亩产将突破4000公斤,亩均收益超3000元。
“10余个品种的红薯分批成熟,紫心的‘养生薯’、黄心的‘烤薯王’、口感丝滑的‘红瑶丝滑’……”荣同军介绍,通过订单式销售,目前已与武汉、宜城等地的商超、批发商建立稳定合作。
“明年我们将实验人参蜜薯的‘一种四收’计划。”提及未来的规划,荣同军止不住兴奋,“除了收获红薯果,我们还打算开发薯尖(嫩芽)、薯叶(蔬菜)、薯梗(中药材)。”他拿起一根晒干的薯藤介绍,“红薯梗焯水晒干后,每吨能卖3万元,未来这将是新的增收点。”
宏军合作社的转型,是竹根滩镇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该镇以“土地流转+品牌培育”双轮驱动,实施“小田并大田”,将碎片化耕地整合为5.35万亩连片种植基地,培育了27家流转土地超500亩的经营主体。目前,竹根滩镇已打造潜江大豆、半夏、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矩阵,并通过“服务创收+资源盘活+资产入股”模式,推动3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率先突破10万元,农业综合产值超10亿元。
2025-10-17 关注: 来源:潜江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