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资讯网,潜江资讯门户网站
潜江资讯网
搜索

一颗小番茄 带富一方人

在浩口镇苏港村一只番农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大棚里,公司负责人姚舜俯身捏起一撮特制的椰糠基质,指尖传来的蓬松触感让他露出满意的微笑。这是姚舜返乡筑梦的第11个年头,当年那个揣着华中农业大学文凭回乡的“异类”,如今已成为乡亲们交口称赞的致富领路人。

近日,记者走进一只番农业有限公司小番茄种植基地,只见大棚内一株株番茄秧蜿蜒地攀爬在立架上,鲜红的小番茄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农工穿梭其中,采摘、分类、装箱,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新苗娇气得很,得把温湿度盯紧了。”农工雷焕香擦拭着额头的汗珠,手上修剪枝叶的动作却丝毫未停。5年前她守着自家几亩薄田靠天吃饭,如今已是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番茄工”,月收入翻了两番。在一只番农业有限公司,像雷焕香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已有20余人,他们管理着新引进的紫玉、青霞等特色品种——这些带着“异域血统”的番茄苗,正和村民们的日子一同茁壮生长。

“咱们无土栽培的小番茄皮薄肉厚、鲜甜多汁,口感特别好,一株就能结10公斤左右的果实,每公斤30块钱仍然供不应求!”姚舜一边向游客们介绍,一边现场采摘供大家品尝。

“无土栽培的小番茄还是第一次见,真好吃!”游客刘女士和家人赞不绝口,立即扫码支付,现场带走几斤鲜果,同时还线上下单了几箱,选择同城配送到家。

从2014年至今,姚舜带领团队建成了30座高标准大棚,种植规模20多亩。最初起步艰难,姚舜凭借专业知识,率先在村里推广番茄无土栽培技术。他用自制基质取代土壤,用数据控制水肥供应,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现在每亩番茄产量稳定在8000斤左右,果实品相好、口感佳,每斤售价是普通番茄的3倍。

“今年我家的小番茄长得不错,今天摘了5筐,一部分准备运往市场销售,另一部分是同城客户的订单,得赶紧发出。”姚舜高兴地说,小番茄是公司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现已大量上市,近段时间,许多市民慕名前来采摘。同时,便捷的同城配送服务,让新鲜采摘的小番茄从田园到市民餐桌的时间大大缩短,备受消费者青睐。

“这里的无土栽培小番茄是真的没有土壤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姚舜解释道,所谓的无土栽培是把土壤换成了椰糠作为植株生长的基质,这种基质对于调控植株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更为方便和精准,植株需要什么就给它供给什么,不受其他介质的影响,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做到番茄无污染、纯天然。

“无土栽培小番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姚舜告诉记者,2011年他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山东某农业公司做销售工作。考虑到年迈的父母以及对家乡的牵挂,他放弃了那份还算不错的工作,2014年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了种植番茄的创业之路。

两年创业路,满腹辛酸史。姚舜说:“因为我在学校本身学的就是这个专业,自己在这方面有些技术,想做出一些高品质的农产品。”姚舜最初想做无土栽培番茄,但当他搭起大棚、买回材料,把番茄苗种下去之后,成活率却很低。为找到问题根源,姚舜从种植方式、整地、种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入手,从头再来。

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了“水肥一体化”“椰糠基质无土栽培”“熊蜂授粉”三位一体技术模式。2015年,他种植的无公害番茄,成熟度和新鲜度非常好,获得市场高度认可。随后,他注册成立一只番农业有限公司,同时成立番茄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

大棚深处,姚舜站在智能温控系统前调试参数,手机屏上跳动着温度、光照、营养液浓度等数据。这个曾向往实验室的白面书生,如今裤脚永远沾着泥点,却用科技魔法为家乡变出年入百万的产业。当“新农人”大学毕业生小陈前来取经,姚舜把配比秘方倾囊相授:“技术会过时,但带着乡亲共富的初心永远保鲜。”

30座大棚里清香弥漫,农工们将采摘打包好的番茄搬上配送车时哼起了小调。当“新农人”把心种进土地,每一株被汗水浇灌的番茄苗都如同姚舜带领乡亲们奔向共富之路上的一点星光。

从毕业做销售,到回乡创业种植小番茄,姚舜对未来的路是越走越清晰。他说:“一直以来,我的目标是更新鲜、更健康、更安全,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努力,通过不断提升种植和配送效率,更好地实现‘从田园直达餐桌’,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25-09-18 关注: 来源:潜江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