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绽文明新花——老新镇赤生村的振兴蝶变之路
在革命老区老新镇,有一座以烈士之名命名的村庄——赤生村。为纪念革命烈士刘赤生,这里被赋予这个充满热血与敬意的名字。近年来,赤生村先后荣获“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老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生动演绎着红色基因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故事。
红色基因铸魂厚植文明根基
赤生村所在的徐李片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至今仍保留着兵工厂旧址、战斗遗址等珍贵的红色遗迹,承载着军民并肩作战、英勇抗争的壮烈历史。为传承红色精神、发展红色经济,赤生村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刘赤生烈士纪念馆,修缮烈士纪念碑、烈士夫妇墓园,并新建“红色赤生”牌坊、党建主题景点,成功打造镇域红色文化名片和红色引领示范区。
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村民传承精神血脉的“活课堂”。赤生村通过建设纪念馆,开展“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日常,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薪火相传。60多岁的老党员付义明感慨道:“革命烈士刘赤生当年播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文明树’。”在付义明的带动下,村民自发成立“护红志愿队”,义务承担起讲解历史、维护遗址等工作,红色基因已然刻入全体赤生人的骨血。
生态立村固本绘就美丽底色
漫步赤生村,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旁,碧水潺潺环绕村落,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点缀着“微花园”“微菜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份“高颜值”的背后,是赤生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村”战略的成果。
该村通过微信群、宣传横幅、“板凳对话”等方式,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制定“清洁家园”行动方案,并建立农户门前“三包”责任清单。同时,设立“爱心超市”,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乡风文明创建等情况量化为积分,用于兑换日用、农资等物品,引导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培养村民良好卫生习惯。
村民龚大姐的庭院如今繁花似锦,她笑着说:“以前杂物乱堆,现在大家都争着比谁家院子更好看!”
为及时解决环境治理问题,赤生村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构建起“村委会-网格长-村民”联动处置体系。全村被划分为7个责任网格,实行分片包干,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整改,有效提升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文化润村凝心绽放文明之花
每当夜幕降临,赤生文化广场上,悠扬的音乐旋律响起,妇女们随着节奏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该村以文化浸润乡风,举办端午民俗活动、“农耕趣味赛”等;开办“爱心课堂”,组织退休教师和青年志愿者辅导学龄儿童;设立“道德银行”,好人好事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设计红色研学游路线,创作原创歌曲《赤生》,全方位展现村庄文化魅力。
为夯实文明阵地,赤生村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打造便民服务平台。村党支部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健康义诊等活动,让文明服务贴近村民需求,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村民共享,党旗红与文明风在这里交相辉映。
党建引领惠民共享发展成果
赤生村坚持“党建引领+”工作模式,推动红色基因与时代文明深度融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在环境治理、矛盾调解、文化活动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文明共建格局。
在一次塆台夜话中,村民罗师傅提议:“修路不只是交通部门的事,更是我们大家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原材料出原材料,这条路我们自己修!”随后,村党支部迅速决策,由村委出资、村民投劳,数十位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很快建成一条生产便道。近年来,赤生村四条重要田间道路均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共建完成。
以红色为根脉,以文明塑灵魂,以发展惠民生。在赤生村,红色记忆不仅镌刻在纪念碑上,更融入村民的血脉之中;文明创建不仅是荣誉墙上的勋章,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展望未来,赤生村将继续以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以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绚丽的时代篇章。

赤生村所在的徐李片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至今仍保留着兵工厂旧址、战斗遗址等珍贵的红色遗迹,承载着军民并肩作战、英勇抗争的壮烈历史。为传承红色精神、发展红色经济,赤生村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刘赤生烈士纪念馆,修缮烈士纪念碑、烈士夫妇墓园,并新建“红色赤生”牌坊、党建主题景点,成功打造镇域红色文化名片和红色引领示范区。
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村民传承精神血脉的“活课堂”。赤生村通过建设纪念馆,开展“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日常,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薪火相传。60多岁的老党员付义明感慨道:“革命烈士刘赤生当年播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文明树’。”在付义明的带动下,村民自发成立“护红志愿队”,义务承担起讲解历史、维护遗址等工作,红色基因已然刻入全体赤生人的骨血。
生态立村固本绘就美丽底色
漫步赤生村,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旁,碧水潺潺环绕村落,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点缀着“微花园”“微菜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份“高颜值”的背后,是赤生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村”战略的成果。
该村通过微信群、宣传横幅、“板凳对话”等方式,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制定“清洁家园”行动方案,并建立农户门前“三包”责任清单。同时,设立“爱心超市”,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乡风文明创建等情况量化为积分,用于兑换日用、农资等物品,引导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培养村民良好卫生习惯。
村民龚大姐的庭院如今繁花似锦,她笑着说:“以前杂物乱堆,现在大家都争着比谁家院子更好看!”
为及时解决环境治理问题,赤生村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构建起“村委会-网格长-村民”联动处置体系。全村被划分为7个责任网格,实行分片包干,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整改,有效提升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文化润村凝心绽放文明之花
每当夜幕降临,赤生文化广场上,悠扬的音乐旋律响起,妇女们随着节奏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该村以文化浸润乡风,举办端午民俗活动、“农耕趣味赛”等;开办“爱心课堂”,组织退休教师和青年志愿者辅导学龄儿童;设立“道德银行”,好人好事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设计红色研学游路线,创作原创歌曲《赤生》,全方位展现村庄文化魅力。
为夯实文明阵地,赤生村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打造便民服务平台。村党支部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健康义诊等活动,让文明服务贴近村民需求,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村民共享,党旗红与文明风在这里交相辉映。
党建引领惠民共享发展成果
赤生村坚持“党建引领+”工作模式,推动红色基因与时代文明深度融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在环境治理、矛盾调解、文化活动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文明共建格局。
在一次塆台夜话中,村民罗师傅提议:“修路不只是交通部门的事,更是我们大家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原材料出原材料,这条路我们自己修!”随后,村党支部迅速决策,由村委出资、村民投劳,数十位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很快建成一条生产便道。近年来,赤生村四条重要田间道路均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共建完成。
以红色为根脉,以文明塑灵魂,以发展惠民生。在赤生村,红色记忆不仅镌刻在纪念碑上,更融入村民的血脉之中;文明创建不仅是荣誉墙上的勋章,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展望未来,赤生村将继续以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以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绚丽的时代篇章。
2025-04-30 关注: 来源:潜江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