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资讯网,潜江资讯门户网站
潜江资讯网
搜索

潜江:体教融合绽芳华

五月的校园,阳光与汗水共同勾勒出活力画卷。随着我市“千师百校”体育支教活动的深入开展,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20名大学生志愿者化身“体育火种”,走进10所中小学的操场与课堂。

从王场中学田径场上科学精准的耐力训练,到积玉口镇小学篮球课上趣味盎然的游戏教学;从龙湾镇小学“地面上的长征”创意课堂,到周矶中学“闯关式”足球迷宫……一场关于体育教育的生动实践,正悄然改写着乡村校园的课间风景。
专业赋能:体育课堂遇见“科班力量”

“前脚掌先着地,摆臂要带起胸腔!”5月9日清晨,王场中学的田径场上,武汉体育学院志愿者李承佑半蹲着身子,指尖顺着学生小腿肌肉线条轻轻叩击,“膝盖再往前送5厘米,对,就这样!”他设计的“间歇跑+障碍跳”组合训练正在进行,20名学生在红白相间的跑道上划出一道道青春弧线。

“刚来的时候,超过800米就有一半学生喊累。”李承佑擦了擦额头的汗,针对学生耐力与爆发力不足的问题,他制定了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将间歇训练、变速跑等先进训练方法引入课堂,同时注重动作细节的规范指导,从起跑姿势到摆臂幅度,都一一耐心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体能显著提升。

积玉口镇小学篮球场上,传来阵阵欢呼,这里的“运球接力赛”进入白热化。志愿者李高冉举着秒表边跑边喊:“注意护球手!对,像抱西瓜一样挡住防守!”李高冉发挥自己在篮球教学方面的专长,引入了游戏化教学理念。他将篮球基本功训练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如“运球接力赛”“投篮积分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球、传球、投篮等技巧。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本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纷纷加入训练队伍,学校篮球社团的规模迅速扩大。

创意破圈:游戏化教学重构课间“多巴胺场景”

在龙湾镇小学的水泥空地上,一幅“长征路线图”游戏格子十分醒目。志愿者吴博玉、汤鑫宇踩着勾画的“雪山”“草地”,向围坐成圈的孩子们示范动作:“开合跳通过‘雪山’,折返跑穿越‘草地’,谁先到达‘延安’就赢啦!”三年级学生黄雁雪踩着“金沙江”格子跳得气喘吁吁,却笑得见牙不见眼:“原来体育课可以这么好玩!”

40双小脚丫在“路线图”上跃动,地面的红色箭头仿佛燃烧的火苗。副校长夏雅琴指着照片感慨:“过去课间只有‘老鹰捉小鸡’,现在孩子们一下课就往操场跑,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身体。”体育课程创意实践被省市主流媒体以《地面亮了,课间活了》为题报道,成为乡村体育教学创新案例。

周矶中学的足球场上,一场“迷宫大冒险”正在上演。志愿者张卫东用标志盘摆出S形通道,学生们边喊“躲避地雷”边带球绕行。这是他创新设计的“闯关式”教学,用标志盘摆出“迷宫”练习带球,将战术演练化作情景剧表演。绳梯区传来有节奏的击掌声,志愿者张帆将绳梯训练编成“节奏大师”游戏,他拍着手打节拍:“左、右、左左左!这是‘马赛曲’的节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增强体质。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的体育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内容。

火种效应:一节体育课背后的教育生态变革

阳光洒满曹禺中学泰丰校区的操场,这里热闹非凡。志愿者曹洋、陈婷婷穿梭在学生们中间,组织着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嘉年华。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学生们在各个体育项目中尽情奔跑、欢笑,展现着无限的活力。

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扇窗。在日常体育教学之外,支教团队积极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全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体育嘉年华、红色踏青活动、教职工趣味运动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运动技能,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教活动,我市“千师百校”体育支教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来看,参与支教课程的学生在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项目的成绩均有明显提高。

除了体质上的提升,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与努力。许多原本性格内向、不爱运动的学生,在支教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爱上了体育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社团和活动,结交了更多的朋友,融入了集体生活。

从“教会一个动作”到“点燃一种热爱”,从“盘活一节课堂”到“塑造一种精神”,“千师百校”志愿者们以专业底色为笔、以创新理念为墨,在乡村青少年心中种下对运动的热爱。那些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在游戏中迸发的笑声、在训练中滴落的汗水,终将汇聚成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的星河,让体育的火种在更多乡村校园里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2025-05-13 关注: 来源:潜江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