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2000万!竹根滩镇农业发生了什么?
8万亩耕地重焕生机,28家规模经营主体增收超2000万元,32项新技术成功落地——这是湖北省科技特派员竹根滩镇工作站23名专家驻点一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从“靠经验种田”迈向“靠科技增产”,科技特派员不仅带来技术革新,更激活了竹根滩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装上强劲“科技芯”。
6月27日清晨,晨雾未散,竹根滩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饶翔已驱车十余公里抵达黑流渡村,为10户“虾稻共作”养殖户送去新技术。在他的指导下,养殖户改造虾池,尝试“四季有虾”模式。“以前一年只能养一季虾,现在可以养四季,亩产收益翻倍。”养殖户何生才兴奋地说,这正是科技特派员日常服务的缩影。
竹根滩镇地处潜江北部旱田区,传统农业升级遇瓶颈。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付锋深知症结所在,他牵头对接,邀请23名市级专家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对接2家农业企业与21个产业村。如今,半夏、蔬菜、马铃薯、虾-稻等产业都有了“科技智囊团”。种植大户李大姐表示:“以前种半夏靠天吃饭,现在专家教控温控湿,成活率提高20%以上。”
市农技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杨小红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她常驻沙街村,将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观摩会、5万亩大豆水肥一体化核心示范区引入竹根滩镇。目前,春玉米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大豆ARC菌剂试验展示等多项省市级技术攻关课题正稳步推进。沙街村农技员小王说:“以前防治小麦赤霉病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用药量减少了30%,防效却提高了40%。”
镇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小军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农忙时,他带领36名农机手奔波于4个合作社。为降低农机作业损耗,他自设课题开展培训与检验。在1.5万亩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区,经改良的播种机具使播种精度提高15%,为农户带来实际收益。
“我们探索‘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让技术扎根。”工作站站长董华兵介绍。养殖户何生才感慨:“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特派员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生产理念的革新。”
如今,黑流渡村“四季有虾”示范基地成效初显,沙街村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田亩产提升10%,蔬菜种植基地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效果显著……随着科技成果不断转化,“科技+农业”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江汉平原徐徐铺展。未来,竹根滩镇将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为农业现代化持续注入动力。
6月27日清晨,晨雾未散,竹根滩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饶翔已驱车十余公里抵达黑流渡村,为10户“虾稻共作”养殖户送去新技术。在他的指导下,养殖户改造虾池,尝试“四季有虾”模式。“以前一年只能养一季虾,现在可以养四季,亩产收益翻倍。”养殖户何生才兴奋地说,这正是科技特派员日常服务的缩影。

市农技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杨小红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她常驻沙街村,将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观摩会、5万亩大豆水肥一体化核心示范区引入竹根滩镇。目前,春玉米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大豆ARC菌剂试验展示等多项省市级技术攻关课题正稳步推进。沙街村农技员小王说:“以前防治小麦赤霉病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用药量减少了30%,防效却提高了40%。”
镇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小军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农忙时,他带领36名农机手奔波于4个合作社。为降低农机作业损耗,他自设课题开展培训与检验。在1.5万亩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区,经改良的播种机具使播种精度提高15%,为农户带来实际收益。
“我们探索‘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让技术扎根。”工作站站长董华兵介绍。养殖户何生才感慨:“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特派员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生产理念的革新。”
如今,黑流渡村“四季有虾”示范基地成效初显,沙街村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田亩产提升10%,蔬菜种植基地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效果显著……随着科技成果不断转化,“科技+农业”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江汉平原徐徐铺展。未来,竹根滩镇将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为农业现代化持续注入动力。
2025-06-30 关注: 来源:潜江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