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口镇乘“风光”之势抢发展高地

近年来,浩口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标一流争先进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渔光互补、风电等项目建设,持续打造潜西新能源产业基地。
走进浩口2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抬头可见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低头便是一大片生机勃勃的虾池。连片的光伏板如蓝色巨毯铺展在池塘之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场面十分壮观。而在光伏板下方,一望无际的池塘里,小龙虾在相对稳定的水下环境中积蓄着能量。
“充足的光照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这可以让光伏板长时间高效工作,大大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从而保证项目的发电效益。”国能长源潜江浩口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谢学林介绍,小龙虾喜阴,光伏板在池塘上方可以给小龙虾遮阳,两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该项目位于王田河村和幸福村,占地约4200亩,装机容量170MW,共57个光伏发电单元,今年5月30日全容量并网,年平均发电量27218万千瓦时。
据悉,浩口镇依托丰富水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积极推进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实现了“水下养虾、水上发电”的良性发展格局。此外,该镇还凭借“风”资源,大力发展风电项目。
极目远眺,一座座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在广袤的田园上巍然耸立,叶片迎风飞旋,将风力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电流。
“我们风电厂的装机容量为84.5MW,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2亿千瓦时,可满足6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潜江绿动风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雷钢说,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燃煤6.37万吨,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渔光互补和风电项目是浩口镇践行绿色发展的核心抓手,它们不仅盘活了本地的自然资源,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经济模式,更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目前,两大项目已稳定运营,不仅优化了全镇产业结构,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未来我们将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构建‘两风一光’产业矩阵,打造潜西新能源产业高地,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浩口镇工办负责人胡宇航说。
走进浩口2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抬头可见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低头便是一大片生机勃勃的虾池。连片的光伏板如蓝色巨毯铺展在池塘之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场面十分壮观。而在光伏板下方,一望无际的池塘里,小龙虾在相对稳定的水下环境中积蓄着能量。
“充足的光照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这可以让光伏板长时间高效工作,大大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从而保证项目的发电效益。”国能长源潜江浩口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谢学林介绍,小龙虾喜阴,光伏板在池塘上方可以给小龙虾遮阳,两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该项目位于王田河村和幸福村,占地约4200亩,装机容量170MW,共57个光伏发电单元,今年5月30日全容量并网,年平均发电量27218万千瓦时。
据悉,浩口镇依托丰富水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积极推进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实现了“水下养虾、水上发电”的良性发展格局。此外,该镇还凭借“风”资源,大力发展风电项目。
极目远眺,一座座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在广袤的田园上巍然耸立,叶片迎风飞旋,将风力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电流。
“我们风电厂的装机容量为84.5MW,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2亿千瓦时,可满足6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潜江绿动风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雷钢说,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燃煤6.37万吨,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渔光互补和风电项目是浩口镇践行绿色发展的核心抓手,它们不仅盘活了本地的自然资源,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经济模式,更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目前,两大项目已稳定运营,不仅优化了全镇产业结构,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未来我们将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构建‘两风一光’产业矩阵,打造潜西新能源产业高地,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浩口镇工办负责人胡宇航说。
2025-09-09 关注: 来源:潜江资讯网